湿地生态与工程研究中心
位置: 首页» 平台基地» 研究中心» 湿地生态与工程研究中心
湿地生态与工程研究中心

湿地生态过程、格局与效应研究

围绕湿地水生态过程和水环境效应系统分析湿地系统及其组分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揭示湿地化学物质质量平衡关系及源汇转化机制;模拟研究化学物质在各类型湿地生境中水-土壤 / 沉积物-植物要素之间的界面过程及其主控因素;剖析湿地水文变化周期和生态整合性特征,探究湿地土壤、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阐明湿地退化机理和演变规律;开展系列尺度上河流、湖泊和沼泽等不同类型湿地之间相互转化模式与机制研究,揭示湿地系统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之间的耦合机理;构建湿地生态网络模型,探讨湿地与非湿地之间相互作用与反馈机制,揭示高强度人类干扰下湿地的生态响应。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主要是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湿地进行构建、恢复和调整,以利于湿地正常功能的运作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性。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从湿地生态系统的设计理念、原则、方法到应用模式,侧重在废水处理湿地生态系统设计、调整湿地的生态系统设计和洪水及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湿地生态系统设计等方面。重点对潜流湿地、表面湿地、复合型湿地的构建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案、人工湿地植被配置方法、时空特性、微生物技术在人工湿地构建过程中的应用、人工湿地水质改善效果评估技术、新技术新方法开发以及人工湿地应用示范等方面进行研究。

桃花江-岸线效果

湿地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和重建的技术,把握修复与重建的可行性、稀缺性、美学性和优先性,注重修复前的监测和修复后的评价及跟踪。开发包括湿地植被合理配置以改善水禽栖息地技术;湿地生境调整技术;湿地网络构建与优化技术;物种选育技术; 水生植物 - 土壤 - 水域格局优化削减蒸散发 生态节水技术;河湖水环境综合修复技术;流域水量 - 水位 - 水质 - 叶绿素 a 健康诊断技术;流域水量水位监管和水生态系统综合调控技术;从流域尺度上对湿地进行生态网络优化调控管理等。湿地修复与重建强调自然过程中的人工辅助作用,注重自然力和人力的相互协调,通过应用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以及物理-生物-化学综合技术,提出退化湿地系统综合恢复途径与生境替代模式。

DSC01995

湿地规划与管理

湿地规划是湿地区域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核心内容,是实现湿地区域国土空间优化的重要手段,现代湿地规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和评估均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湿地规划设计理念的构建、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学、环境科学、水文学、地理学等理论的支撑、 3S 技术在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等技术和方法;湿地游憩景观规划与湿地生态保护、湿地景观遗产规划、湿地概念性规划设计的实践、控制性规划技术、湿地规划设计模式则是规划的主要内容;湿地规划实施后的管理措施和评价、湿地规划与管理措施的协调机制等是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湿地的综合管理体现在管理措施的自燃性和人为性,包括湿地管理措施的效益评估技术和方法、管理系统的开发以及湿地管理条例制定、现状及政策分析、湿地管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等,同时还包括湿地管理计划的编写、信息管理、目标管理以及管理项目评价等。

   

城市湿地规划与设计

城市湿地是城市中最具美学和生态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是城市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发展城市旅游业的重要载体。现代化、人工化的都市景观与充满野趣的城市湿地共同构成和谐丰富的城市人居环境。城市湿地的保护依赖于其在该区的重要功能、用途和属性。湿地对周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起着有力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湿地不仅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城市湿地的规划与设计主要研究城市湿地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注重不同区位湿地的设计模式,包括居住小区、工业园区等湿地的设计与规划、湿地水系网络的设计方法和模式等。

湿地公园研究

湿地公园是湿地区域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最佳利用模式。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 " 湿地公园 " 。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 催化剂 " ,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中心将主要关注湿地公园景观造景技术、湿地公园的植被培植和选育工作、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科学依据、湿地公园仿自然景观技术,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湿地公园辅助设施的生态风险研究以及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协调机制等。考虑到湿地公园科学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仍将为欠缺,特别是规划成果往往缺乏环境地学背景和坚实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基础分析和规划模型也是湿地公园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

环境规划模型

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为了拯救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研究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条件和本身的自然演替规律,找出合理利用资源的科学方法。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指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的一定的范围,将国家的湿地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根据其基本理念和保护目标模式,研究注重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设计,研究保护区的面积、形状和内部功能分区以及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划分依据,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与节点的连接 (廊道) ,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模式、功能及规划原则、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设计与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对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功能区划探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计量及评估、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与原则、共管的方法和过程、心理沟通技巧以及自然保护区巡护管理等方面。



Baidu
sogou